close

工商時報【黃琮淵】

十年磨一劍,比喻多年磨練,將有嘗試鋒芒的今朝。對於人稱「二董」的堤維西集團董事長吳俊佶而言,10年前在泰國羅勇成立的泰國廠,將站上南向政策的浪頭,搖身一變,成為堤維西東協布局的重要基地。

「這個市場太大了,跟當年大陸一樣,開始在動了,在蠢動!」吳俊佶一邊說著對東協市場的觀察,一邊比畫著他的布局,「堤維西未來的架構很簡單,就是北美、歐洲、大陸還有東協,這4大塊」。

把時間倒回30年前,有那麼一天,吳俊佶站在美國西岸的公路旁,一輛輛汽車在他面前呼嘯而過,車子一多,車禍就來,除了車體受損,頭燈與尾燈也報銷台中日式小木屋建造,當時他就閃過「到美國賣車燈,應該是很好的生意」的念頭,就此築起他的車燈霸業。

同樣場景,吳俊佶也在中國崛起後看到,那彷彿是種直覺,「你就知道這個(大陸)市場會起來」,人多了、開始有錢了、車子多了、事故也會多,然後會有很長的好光景。「東協現在也就是這樣!」吳俊佶說。

東協崛起 進場正逢時

吳俊佶說,中國崛起時,東協市場就已經在動了,印尼1年汽車市場超過100萬輛、馬來西亞有60到80萬輛、泰國也是100萬輛,整個東協1年有500萬輛的實力,以後還會再成長,未來幾年都是汽車產業的黃金時期,「現在進去沒有早晚的問題,因為正是時候」。

之所以「沒有早晚的問題」,吳俊佶說,來得早不如來得巧,當年堤維西在泰國設廠,還沒有東協的概念,是跟著國際大廠就近設廠,有其階段性任務,但隨著東協如今站在勢頭上,重要性已不言可喻。

從泰國切入東協市場

「我們的泰國廠,未來會是堤維西在東協很重要的布局。」吳俊佶說,堤維西於2001年,在泰國羅勇成立堤泰國際公司,當年設廠想法很簡單,「人家去哪,我就去哪」,也就順理成章的布了這著棋。

講到當年泰國設廠,有段笑話。因工廠在距離曼谷約2小時車程的羅勇(Rayong)府,接近芭達雅,有次朋友問吳俊佶要去哪?他回了「羅勇」,但被誤會成「裸泳」,嚇傻了,一度懷疑吳俊佶怎麼變得這麼開放。

除磨了10餘年的泰國廠,終於等到站上浪頭的地位外,堤維西轉投資小木屋修繕的儒億科技,早就切入印尼、馬來西亞兩大市場,專攻多款小型車開發,像是為了配合馬來西亞兩大國產車廠Proton、Perodua,未來將赴馬設廠。

「我們的動作很快!」吳俊佶說,東農舍設計協市場很大,現在是未來10年的決勝關鍵,所以堤維西在東協的布局會很靈活,如果需要在大規模時間量產,廠房就用租的,成本也便宜,先卡住重要供應鏈就是了。

吳俊佶認為,新政府上台後,積極推動南向政策,但也要能解決企業南向時遇到的問題,因為台灣出口到東協沒有關稅優惠,這是最大障礙,政府要想辦法解決關稅問題,否則喊再多口號都沒意義。

至於企業本身,吳俊佶以堤維西在歐洲發展的經驗為例表示,東協與歐洲很像,國家很多,要想辦法借重當地力量,不能將在大陸、北美那套搬出來,要想辦法各個擊破,在經營手法上得更細膩。

踏遍北美、歐洲、中國大陸,吳俊佶打造名聞全球的車燈霸業,南向的這一步,與其說是當年的因,不如說是必然的果。十年磨一劍,霜刃未曾試,如今刀已出鞘,不論成敗,都將見證新政府南向政策的歷史。


02EE2397C964CFD5
arrow
arrow

    at1gaaq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